周姓的来源即周姓起源,这里是周姓起源,为你详尽的介绍周姓的来源,周姓的始祖,周始的迁徒分布,周姓的郡望堂号,周姓字辈等相关周姓所有知识。让你对周姓家族起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周姓起源,周姓来源概述
周姓是一个历史悠久,姓源复杂的姓氏,历史可以上溯至远古黄帝时代。周姓源于姬姓,是黄帝的后裔。
一、出自姬姓
1.是出自姬姓,用国名作姓氏的。后稷的裔孙古公父(即周太王)为狄所逼,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从此称为周族。古公的曾孙姬发,继承其父姬昌的遗志,联合诸侯,攻灭商朝,建立周朝。平王以后,传至第24王周赧王时,于公元前256年被秦国灭掉,以赧王为首的王族,都被废为庶人百姓,迁到今河南临汝县西北(今汝州庆阳古城一代)。当地人称其为周家,于是他们就以“周”作为自己的姓氏。 周姓
2、是周平王有个儿子叫姬烈,被另封于汝南(今属河南),被当地人称为周家,后来演化成周氏。
3.是东周庄王时,周公姬旦的后代周公黑肩企图杀死庄王而改立王子克,事泄被杀,其后代亦称周氏,这也是出自姬姓之周。
4.是由姬氏改的周氏。唐先天年间,唐玄宗名叫李隆基,为了避讳,把姬氏改为周氏。
二、外族改周姓
周姓演变
一是鲜卑族复姓中有贺鲁氏,后改为周氏。
二是周姓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改姓,北魏时魏献帝的次兄晋乃氏改为周氏。孝文帝迁都洛都后改鲜卑姓为汉姓周氏。
三是周氏除上述来源外,北周、唐、后梁时又有因改姓、赐姓而姓成的,还有冒为王姓而成的周氏。
周姓的祖根在河南,早期主要在河南繁衍发展。从东汉末年到晋代,都有中原周氏
南迁的记载。唐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随行人员中有周姓将校。从清朝康乾年间始,闽、粤周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到海外定居。
在《百家姓》里,周姓居第五位。按现在人口统计,周姓为中国第九大姓。周姓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有很多姓氏甚至都是从周姓发源的。相传周人的祖先后稷本来居住在邰(今陕西武功县西南),夏末时公刘又迁往幽地居住。商朝后期,游牧民族戎和狄族不断侵袭周人,使得从事农业为生的周人无法安居。这时古公亶父率领族人迁往周原(今陕西渭河平原一带),开荒耕种,兴建宗庙和宫殿,还修了坚固的城墙,从此称周族。
古公的曾孙周武王建立周朝,立国约800年。公元前256年,秦国灭掉东周,将周赧王废为庶人,迁到惮孤(今河南临汝县西北)。当地百姓谓赧王是周家后代,称为周氏,史称正宗。春秋时,周公旦的后代周公黑肩在周朝执政,他企图杀死周庄王,改立王子克,因事泄被杀,他的后代也称周氏;改姓周的姓氏有北魏时鲜卑皇族普乃氏、代北地区贺鲁氏、北周普屯氏等。此外唐代避唐玄宗名讳,姬姓朝臣也改姓周,五代时后梁赐汭姓周。
据考,周姓有声望的世家大族居汝南郡(今河南汝南县东南60里)。
周姓简介,周姓的介绍
周,密也,从用、从口。构成当代汉族周姓主要有两大支:古周国和姬姓。第三支周姓源自外族的改姓。周姓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当代周姓的人口已达2500多万,为全国第九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2.02%。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湖南、四川、江苏、湖北四省,大约占周姓总人口的34%。湖南居住了周姓总人口的10%,为周姓第一大省。周姓的郡望有19个之多,汝南、庐江、寻阳、临川、陈留、沛国、泰山、河南、淮南、永安、河间、临汝、华阴、河东、清河、江陵、长安、昭州、武功。周姓的堂号也很多,除了与郡望同名外,还有爱莲、细柳、笃祜等堂号,普遍使用的堂号为细柳堂。
周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0型占34.7%,A型占29.4%,B型占27.4%,AB型占8.5%。
周姓起源之周姓名人
周公:古代周公,说的是周代的爵位,得爵者辅佐周王治理天下。历史上的第一代周公姓姬名旦(约公元前1100年),亦称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历史上有很多周公之说。比较出名的是易经中提到的周公解梦。亦有把总理比作周公之说。
周勃: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时开国武侯,被刘邦赐予列侯的爵位,时称:“绛侯”。
周亚夫:(前199-前143),西汉时期的著名将军、军事家,汉族,沛县(今江苏沛县)人。他是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在历史上也非常有名的军事家,在七国之乱中,他统帅汉军,三个月平定了叛军。
周瑜:三国时吴国名将,安徽省舒城人。联合刘备共同抵抗曹操数十万大军,火烧赤壁,大败曹军。
周处:晋朝阳羡(今江苏省宜兴南)人,是一位改恶从善的典型人物,官至御史中丞。
:雍州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人,唐朝武则天时酷吏,官至秋官侍郎、尚书左丞。
周忱:吉水(今江西省吉水)人,明朝大臣,官至工部尚书
周公周亚夫: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名将,绛候周勃之子,以治军严整闻名于世。
周氏子:汝南周氏子,吴郡人也,亡其名,家于昆山县。元和中,以明经上第。调选,得尉昆山。既之官,未至邑数十里,舍于逆旅中。
周日方:京兆(今陕西省西安)人,唐代著名的画家,擅长于肖像、佛像画。画风“衣裳简劲,色彩柔丽,以丰厚为体。”
周文矩:句容(今属江苏省)人,五代南唐时画家,擅长于人物画,尤以仕女为最,题材多取自宫廷生活。
周越:[宋]字子发,起弟。官主客郎中。草书精熟,博学有法度,而真行不及。如俊士半酣,容仪纵肆,虽未可以语妙,于能则优矣。当天圣、庆历(一O二三至一 O四八)间,以
书显学者,翕然宗尚之。然终未有克成其业者。集古今人书并所更体法为书苑十卷。黄庭坚云:“周子发下笔沈著,是古人法,若是笔意姿媚似苏子瞻(轼),便觉行间茂密,去
古人不远矣,何止独行于今代邪。”《宋史本传、山谷集、墨池编》
周敦颐:北宋著名哲学家,湖南省道县人。根据陈抟的《无极图》,著《太极图说》,理学专家朱熹曾推崇他为理学的开创人。
周敦颐周邦彦:北宋著名词人,浙江省杭州人。平生创作了许多新词调,对后世影响很大,开南宋格律词派之先河。
周邦彦周德清:元代著名音韵学家,江西省高安人。著有《中原音韵》,为北音韵书的创始人。
周培公:汉族,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 麻城镇官堰村人,中国历史上明末清初人物,文武兼备,刚正毅勇,才智过人,恪尽职守,深谙治世之策,深得为人之道,是康熙身边的重要谋臣之一。平定察哈尔和吴三桂叛乱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挽大清于危难之中。
周树人:浙江省绍兴人,笔名鲁迅,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著作有《狂人日记》、《呐喊》、《彷徨》等。
周绪德:四川永川人(1913-1975),字润吾,著名细菌学专家。周敦颐的后裔。1936年毕业于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华西大学及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 周绪德生前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川西行署卫生厅副厅长、西南医学教育委员会委员;自1952年起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卫生厅厅长,直至1975年在成都病逝,在任23年。 周绪德是全国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届政协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任四川省寄生虫病研究所所长、省红十字会副会长、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组织委员、四川省工委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成都分会会长、四川省科学普及协会常务委员。在细菌学的分类及细菌临床检测方面有深入研究,编有《细菌学实验教程》等著作。
周石卿(1918-1993年),安溪县虎邱镇竹园村人。出生于中医世家,16岁起在其父开办的“瑞生堂”当学徒,白日工作,夜间苦读,涉及经史和岐黄之道,21岁继承父业,正式挂牌行医。1957年入福建省中医进修学校进修,翌年回安溪县宝山医院任负责人。1958年入福建中医学院师资班深造。1960年2月入成都中医学院伤寒师资班进修。同年9月以后在福建中医学院伤寒教研室执教。1978年升副教授,并任教研室主任,1987年晋升教授。先后担任中华中医学会福建省分会理事、全国仲景学说研究会顾问、河南张仲景国医大学名誉教授等职务。他从医60余载,医术精湛,著述颇丰,出版《伤寒论》、《热病学》、《南方医话》、《八闽医话》等100多万字。事迹被载入《当代名老中医》、《中国医学家荟萃》。
周旋:生于1918,卒于1957,是30-40年代的著名影星、歌星,其演唱的《天涯歌女》、《何日君再来》、《夜上海》等歌曲,被翻唱多次,至今流传。
周培源(1902.08.28 - 1993.11.24),江苏宜兴人,1902年8月28日出生。1924年毕业于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前身。1928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和最高荣誉奖。并先后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瑞士苏黎士高等工业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曾在爱因斯坦指导下,从事相对论、引力论、宇宙论研究。他对湍流理论的研究成果,被国际上誉为“现代湍流数值的奠基性工作”。并从事理论物理研究工作。回国后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他长期担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科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协代主席、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主席、名誉主席,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会长,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会长等重要职务,为我国文化教育、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国际间学术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93年11月24日,我国著名的政治活动家、科学家周培源同志,因病逝世。终年91岁。
周姓历代鼎甲状元
1.周渭(740--805),字兆师,唐淮阴(今江苏淮安)人,先中文榜眼后中武状元。周渭是为数不多的涉足文武双科举的进士之一(如文武双科状元郑冠,文武榜眼周仁勇等)。 唐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己未科王储榜进士第二人(即为榜眼)。该科进士20 人。知贡举:礼部侍郎潘炎。试题为《寅宾出日赋》和《花发上林苑诗》。周渭答卷《寅宾出日赋》今存于《文苑英华》。
历任汝州襄城尉、长安尉、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膳部员外郎、祠部郎中、守秘书少监致仕。周渭在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又参加“贞师伐谋对有明法”科(即军谋越众科)考试,中武举第一(即为武状元),初授汝州襄城尉。周渭自殿中侍御史迁膳部员外郎、祠部郎中,十年不变。上皇践阼(即位),他本想托病还乡,有诏授秘书少监,遂任之。
2.周虎(1161~1229 )。字叔子,祖籍临淮,后迁居常熟,宋宁宗庆元二年考中武状元,授殿司步军同正将,任和州知州,在金兵侵犯和州时,周虎誓死守城一个月,激战三十余次,杀死敌将十余名,使金兵败退而去,周虎誓死守城,成为抗金名将,受到朝廷褒奖。退官后归居苏州,住在今雍熙寺弄之东,为褒扬周虎,苏州郡守在郡庙前建立“武状元坊”,据史籍称,此处原为三国时期周瑜故居,称“周将军巷”,宋咸淳元年,赐额改为“周武状元巷”,巷名由此而来。
3.周师锐(1182—1231)字仲祺,号仪父。玉峰(东阳铁店村(今属磐安))人。少年即工词赋,时有佳作,为士林所称。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登武举进士第一名,敕为状元。临试时主考官得师锐文稿喜甚,语曰:“此文何独可冠右科,在文章亦当为首选”。殿试时师锐策陈万言,皆切中时事。及第后,从戎四载,擢为门舍人知滁州,末行,留为御带器械兼干办皇城。后出知英德府,又召还归班。后又出知封州,卒于任所。
4.周师望,生卒年不详 福州府闽县(今古田县)人,宋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己丑科武举释褐(恩科)状元,官职不详。
5.周坦(1201-1263),字平父,一字平仲,世居浙江瑞安县来暮乡永安地方(今浙江瑞安市江溪坊额底村)。宋理宗嘉熙二年(1238)戊戌科状元。周坦中状元后,初授镇东军节度判官,拜秘书省正字,校书郎。淳祐三年(1243),以校书郎进官著作佐郎。四年,为著作郎,差知吉安州。五年,出任工部郎官。据传:周坦的状元,险些被邵泽夺走。
6.周梦雷,生卒字号不详。磐安县(古东阳县)玉山人。宋淳化四年(1244)甲辰科武状元(该榜武状元有三种说法,一为项桂发,载于《平阳县志》,一为吕廷彦,出于《广信府志》,一为周梦雷据《东阳市志》今一并列,以供研究者考证)。及第后累官至襄阳刺史。余事不详。其兄周自强,南宋理宗绍定五年(1232)进土,官刑部侍郎。
7.周震炎(1231-?),太平当涂(今属安徽)人,字名光。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己未科状元。周震炎相貌英俊,应试时正值理宗为公主物色驸马。考官丁大全为诌媚理宗,欲从新科进士中挑选一人,遂看中周震炎,并私下告诉试题,使周震炎得中第一,夸耀为太平状元。因公主见周震炎年近三十,心中不悦,事遂被废。丁大全后因作恶多端被罢官,周震炎亦受牵连,状元头衔被褫夺,降为最末一名,死于贬官途中。
8.周旋(1395-1454),浙江温州鹿城横渎周岙人,字中规,号畏庵。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丙辰科状元。祖父思贤,父大顺,母陶氏。家道贫穷,父在周旋6岁时早逝,年未及冠,母故。家中兄妹相依为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周旋历尽磨难,不放弃学业,在20岁左右投身科举,但运道不济,科名总落在孙山外,三十岁还滞在生员衔上荡秋千。宣德五年(1430),温州知府何文渊走马上任。何文渊在温州一任六年,刚一上任就深入调查选拔当地善良子弟30余人。乐清章纶、南昱、陈钝、平阳陈玑、永嘉梁宏,以及周旋等都被选拔过来。周旋应举五次落第,经他在明伦堂日夕亲授讲课,终于在宣德十年(1435)中了举人,次年四十岁中了状元。官授翰林院修撰,后升翰林侍讲,进左春坊左庶子(正五品),国史经筵讲官等职。周旋第六代孙周应期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中进士二甲一名,授礼部郎中。
9.周乾,南京江宁上元县人, 嘉靖十一年(1532)壬辰科武状元。官职不详。
10.周嶅(1502-1566),字嵘伯,号明溪,遂昌县十三都周村人(今三仁畲族乡周村),后居仁和周都司巷和锦衣弄之间。明嘉靖武进士,京都锦衣卫校尉,乙卯年(1555)科顺天乡试举人,丙辰(1556)科兵部会试
武举第一,曾建状元坊于省城(杭州)北关门内大街,江南盐城参将。周嶅天赋很高,人又聪明机敏,是个文武全才。他精通朱熹的《周易义》,擅长赋诗作文,还写得一手好字,其真草书法遒劲有法度。周嶅天性孝友,与兄弟周峦亲密无间。周嶅为将帅,机敏有智谋,对部下能恩威并用,深得士卒之心,所以能每战有功。死后,张瀚曾为其撰写了墓志。明张瀚《参将明溪周君暨配谢氏墓志铭》载,周嶅本习文,赋质淳美,通朱氏周易,善诗文,作真草书,遒劲有法。无奈科举不与,偃蹇不遇。庚戌后,四方称兵,加意武备,每每起于民间智士,立致将帅。于是周嶅走都下,因隶籍,登武科。寻以骑射韬略,嘉靖三十五年(1556)中武进士第一。名动京师,授锦衣副千户。未几,进批示佥事,守备赣州,以功进都批示佥事,拜盐城参将,再奉玺书移守岭西,不数载,累官三品,不啻贵显盛矣。嘉靖四十五年(1566)十一月卒,享年六十五岁。张瀚评说:明溪挟儒术以待聘,卒不售;而以武功显,诚命矣!周都司巷以周明溪(都司)而定名;锦衣弄以有锦衣副千户周嶅府第而袭名,亦可一说。
11.周延儒(1593-1644),直隶宜兴(今江苏宜兴)人,字玉绳,号挹斋。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癸丑科状元。授修撰。天启年间迁右中允,掌司经局事。不久又以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事。崇祯帝即位,召为礼部右侍郎。
12.周世显,又名周显,生卒年不详,河北省故城县人,明朝末周太仆都尉周国辅之子,后考上状元(恩科状元),选为崇祯之女长平公主(朱媺娖)的驸马,任兵部大司马,领尚书衔,后降清。
13周澍(1684-?),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雨甘,号西坪。生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卒年不详。清雍正八年(1730)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
文榜眼:周渭(779) 周立舜(960) 周起(1000) 周执羔(1124) 周仁勇(1265) 周彦器(1383) 周述(1404) 周洪谟(1445) 周学濬(1844)
文探花:周配麟(?) 周佐麟(?) 周孟简(1404) 周弘(1664) 周沣(1751) 周开麒(1823)
武榜眼:周仁勇(1271) 周增祥(1880) 周选青(1883)
武探花:周自超(1793)周得三(1854)
周姓起源之现代明星
周润发
周润发:1974年考入无线电视第三期艺员训练班,后接连主演连续剧《狂潮》、《奋斗》、
《网中人》、《上海滩》《千王群英会》、《笑傲江湖》、《苏乞儿》、《亲情》等。他给自己名字的注解是“馒头泡在稀饭里”(粥润发),这是他的谐;即使到了好莱坞,他的英文名字也只是“CHOWYOU-FAT”不好记也不好读,这是他的酷;他很少回香港,却始终不入美国籍,他说“做中国人,爽”,这是他的傲。知道吗?5月18日是他50岁的生日,英雄半百,但依旧是英雄。
周星驰:上海人,1962年6月22日出生于香港。中学毕业后考入无线电视第十一期夜间训练班,1983年结业成为无线艺员,同年被派任儿童节目'430穿梭机'当主持,做了四年。1987年他被派演戏剧,参演的第一个剧集是《生命之旅》,继后他又主演了《他来自江湖》等剧,其中最得好评的是《盖世豪侠》,在该剧中出现了他那独特的表演风格、1988年他得到导演李修贤的赏识,出任《霹雳先锋》男主角之一。由于演出优异,因此获得台湾二十五届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奖。他那非逻辑性和带有神经质的演技,开创了“无厘头”文化,成为香港文化的重要一环,因而他担纲演出的电影更历破票房记录,为香港喜剧带来另一出路和,被誉为“喜剧之王”。
周迅:周迅清水芙蓉般的周迅,在人们的眼里,是个充满灵气的“小精灵”。从《大明宫词》,到《橘子红了》,再到《烟雨红颜》,她的每一部戏都是那么引入注目……周迅不是典型的美女,但以另类气质取胜,又具双重性格,所以她不困于特定的形象:“以前是学跳舞的,没有学过表演,没上过戏剧学院,因此我的演出不是学院派那一套,比较自然、着重感觉。”
周杰伦:e世代的新音乐人,唱歌风格是R&;B结合古典西方中国乐曲,是个公认的音乐才子,有独特完美的唱腔和音乐天赋,影响了一代活力新军。另外,周董在电影和写书两方面也都有一点造诣哦!
周杰伦是2000年后亚洲流行乐坛最具革命性与指标性的创作歌手,有“亚洲流行天王”之称。他突破原有亚洲音乐的主题、形式,融合多元的音乐素材,创造出多变的歌曲风格,尤以融合中西式曲风的嘻哈或节奏蓝调最为著名,是开创华语流行音乐“中国风”的先声。周杰伦的出现打破了亚洲流行乐坛长年停滞不前的局面,为亚洲流行乐坛翻开了新的一页!
周渝民:浓眉大眼,外型清秀,谦谦君子模样。绰号“仔仔”,有“少女杀手”之称。在他推出的个人写真集《流浪梦》中,既展现他未曾有过的各种造型,还配有心情日记,充分提高自己的亲和力。迷人的“仔仔”将尽显帅气阳光和灿烂笑容。
周杰,著名演员,1970年8月5日生,代表作品有《还珠格格》,饰演福尔康;《少年包青天》饰包拯;《射雕英雄传》饰杨康。
周华健:本名:周华健 艺名:周华健 乳名:四牛 绰号:录音机(因为小时候和朋友在一起,不是讲话就是唱歌)出生地点:香港 (西营盘) 出生日期:1960年12月22日 最高记录单张专辑的销售量:花.心(全亚洲四百万张),爱相随(台湾地区一百万张) 专辑总销量:超过三千五百万张
周传雄: 曾用艺名小刚。台湾歌手、音乐制作人。父亲籍贯湖北省公安,台湾东南工专环境工程科毕业。1989年以艺名“小刚”闯荡歌坛,踏入歌坛原以偶像歌手包装;到了1998年,开始以本名发表作品,逐渐展现其创作实力。生日为6月7日。被称为“情歌教父”、“唱作俱佳的歌手”。
周立波,海派文化的发起人。1981年进入上海滑稽剧团,师从上海曲艺界暨滑稽界元老周柏春。成名于80年代末,其表演风格独树一帜,融各派冷面滑稽于一体,又不失人文才情的调侃和嘲讽。
周笔畅:拿下“2005超级女声”广州唱区的冠军,周笔畅声名鹊起,在各大BBS上都有了一帮死忠“笔迷”。男装、戴眼镜、唱R&;B,这是周笔畅一贯的亮相,也让她成为超级女声中的另类形象
周姓起源之周姓郡望堂号
堂号 汝南郡:汉时置郡。此支周氏为周平王少子烈的后代,其开基始祖为周平王少子姬烈第十八代裔孙周邕。
沛国郡:汉高帝将泗水郡改为沛郡,东汉时改为沛国。治所相县,在今安徽省睢溪县。此支周氏,其开基始祖为汉代汾阴侯周昌。
陈留郡:秦始皇置陈留县,汉代改置陈留郡。在今天河南省开封地区。此支周氏为汉代周仁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晋代的周震。
浔阳郡:西晋永兴元年置浔阳郡,治所在今江西省浔阳。唐时,改九江郡为江洲,元年(742年)改为河阳郡。至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江洲。
临川郡:三国时吴国置。在今天江西省南城县及抚州市一带。
庐江郡;秦代的九江郡,在楚汉之际分出一部分为庐江郡,在今天安徽省长江以北庐江一带。
泰山郡:西汉置,治所在今天山东省泰安县东南。
淮南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寿春县(今安徽寿县)。
永安郡:治所在新城县(今河南省光山县西)。
河间郡:汉高帝置郡。治所在乐成县(今河北献县东南)。
临汝郡:治所在梁县(今河南省临汝)。
华阴郡:唐元年(742年)改华州置华阴郡,治所在郑县(今陕西省华县)。
河东郡:秦初置。治所在安邑(今天山西省黄河以东、夏县一带)。
清河郡:汉高帝置。治所在清阳(相当于今河北省清河至山东省临清一带)。
江陵郡:汉代设置江陵县,为南郡治所。南朝齐改置江陵郡,治所在江陵(在今湖北省江陵及川东一带)。
长安郡:唐置,治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一带。
河南郡:汉高帝置。治所在今天河南省洛阳市东北一带。
昭州郡:治所在今广西平乐西。
武功郡:战国时期孝公置。治所在今陕西眉县以东
堂号
爱莲堂:
北宋理学家---哲学家周敦颐之“出淤泥而不染”,一生清正廉洁。他一生最爱莲花。他把莲花比成君子,夸它虽然从污泥里钻出来,但一尘不染,虽然整天在清洁的水里洗濯,但一点儿也不妖艳。它的香又清又远,它的直不会发枝或拖秧,我爱它这君子的品质。爱莲周敦颐后裔堂号便取“爱莲堂”。以此来纪念先人
主要分布在广东,河南,浙江,江西,湖南等省。江苏北部也有分布,根据族谱记载,苏北这一支为苏州迁至徐州邳州一带,邳州为爱莲堂周氏一大支.
邳州周氏源远流长,主要分为两大支。其一便是享誉中华的汝南周氏爱莲堂一支,另一支则为周代鲁侯的后裔。这里则是主要介绍爱莲堂周氏,此一支周氏主要分布于徐州西部的丰县沛县一代,这是最早由河南东迁而来,逐渐成为徐州的一大望族。爱莲堂周氏的另一部分则分布于徐州东部的邳州境内,主要为八义集、碾庄、石桥等几个乡镇。虽然此支周氏分布地域较小,但是其人口分布密度确实罕见,据最新的人口统计(2011年全国人口普查)得到的数字显示此支周氏人数不少于2.4万人。邳州爱莲堂周氏虽然与主流徐州周氏渊源较浅,却仍为中国汝南周氏的一大家族。汝南周氏经过近两千年的迁徙繁衍,早已成为华夏周氏的中坚力量,如下为汝南周氏的迁徙线路及繁衍更替世系表:四十五世祖周敦颐的九世孙周澳定居浙江山阴后,爱莲堂周氏开始在华东地区生息繁衍。其后六十六世周水丙任职浙江,其孙周土垣生一子周鸣雷,与康熙年间迁往邳州,是为邳州西部爱莲堂始祖。近300年来不断繁衍,人口剧增,现已传至18世,近百年来的家族辈子谱为:凤(以)祥道为保,继发立绍安。此支周氏以邳州市八义集镇的耿庄村大周家人口最盛。近年来去世的族中名望有周为松、周保典、周保贤等。2011年1月19日周保贤的仙逝令族人万分悲痛。其孙周肖(时任国民党总裁,国家政要)特作悼文祭奠英灵,并为其举行了隆重丧礼,中国共产党当局派要人参加丧礼,江苏省委梁保华书记,省政府省长,南京军区司令员参加葬礼,徐州市委市政府及地方政要纷纷致函哀悼,徐州周氏联谊会为其举行盛大追悼会。在邳州西部爱莲堂周氏历代的不断奋斗下,周氏的明天会更加辉煌
周姓起源之周姓宗祠通用对联
周姓起源之周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功高细柳;
泽普爱莲。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西汉·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防守细柳,文帝称其为“真将军”。下联典出北宋·周敦颐,性爱莲,著《爱莲说》。
濂溪世德;
细柳家声。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周敦颐是宋朝著名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他写的散文《爱莲说》十分有名,被选入当今中学课文。为其写象赞曰:“山川毓秀,挺生斯人,功垂社稷,泽及生民,朝阳鸣风,盛世祥麟,九重必作,名重缙绅。”下联典指汉·周亚夫。周勃、周亚夫父子均是汉朝名将,在大功于朝廷,周勃封绛侯,周亚夫官至丞相,封平虏大元帅。汉文帝六年,匈奴入侵,边塞烽火连年不断,文帝派刘礼、徐厉、周亚夫三将军加强边防,周亚夫驻军细柳。亚夫治军严谨,军纪严明,即使汉文帝来巡视,也得照军纪行事,文帝大为感动,称赞周亚夫有“真将军”(事载《史记》绛侯周勃或家)后以“细柳营”、“细柳”、“柳营”称军纪严明的军营。唐代王维诗“勿过新年市,还归细柳营”,唐代温庭筠诗“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细柳营在今陕西省长安县。
岐阳启姓;
绛邑封侯。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周族领袖古公亶父率族人东迁岐阳。下联典指汉·周勃,辅佐刘邦建立西汉,后封绛侯。
岐阳启姓;
濂水分源。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周氏来历。下联典指北宋·周敦颐。
奋身除害;
决策破曹。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晋·周处与周蛟、周虎合称“三害”,后毅然改过,斩蛟射虎,卒为善士。下联典指三国吴·周瑜独排众议,劝吴主孙权决策破曹。
素贞守节;
太妊思齐。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鲍琨琳之妻周素贞以节孝闻名于时,矢志抚养孤儿成才。《诗·大雅·思齐》篇,歌颂周文王之母太妊之德行。
爱莲世泽;
细柳家声。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周敦颐。下联典指汉·周亚夫。
系由丰水;
脉接岐山。
——佚名撰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龙潭镇周氏祖堂联
周姓起源之周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军容推细柳;
理学尚濂溪。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西汉·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防守细柳,文帝称其为“真将军”。下联典出北宋·周敦颐,性爱莲,著《爱莲说》。
濂深涵雅量;
溪广裕宏谋。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新国乞力律周家祠联。
周姓起源之周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望崦嵫而勿迫;
恐鹈鹕之先鸣。
——鲁迅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用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周树人)集《离骚》诗句。
周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汉室军容推细柳;
宋朝理学尚濂溪。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周亚夫。下联典指宋·周敦颐,学者尊称其为“濂溪先生”。
三军左祖安刘室;
一炬东风逞将才。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初周勃。下联典指三国吴·周瑜。
白练江帆浔阳景;
桃溪芳草玉楼春。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元·周德清。下联典指宋·周邦彦。
雪里寒梅香不冷;
春初早韭味常甘。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南朝齐国周颙,字彦伦,曾在宋朝任益州主簿,入齐后历官始兴王前军谘议、直侍殿省、国子子博士。工书法,尤其擅长隶书,通《老子》、《周易》,又长于佛理。著有《三宗论》、《四声切韵》。生活清贫淡泊,长年吃菜蔬而不喜肉食,文惠帝太子曾问他什么味道最美,他答道:“春初早韭,秋末晚菘(大白菜)。”
宗传姬旦家声远;
学绍濂溪道脉长。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周姓系出姬氏。下联典指宋·周敦颐。
周姓起源之周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旌赐素丝,谏议名高琐闼;
风高细柳,将军声继蓝田。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前句典指东汉·周举,后句典指西汉·周昌。周举,字宣光,汝阳人,博学多闻,为儒者所尊崇。顺帝时,历官并州刺史、谏议大夫、侍中、河内太守,为官清直,劾奏贪官,举荐清臣。要任他为大鸿胪时,却病死,朝中下诏书曰:“赐钱十万,用以旌表素丝(比喻正直廉洁的官吏)高节。)周昌,大臣,沛县人。秦时官泗水卒吏,秦末农民战争中归附刘邦,入关破秦有功,官中尉,后任御史大夫,封汾阴侯。刚直敢言,刘邦曾想废太子,他上谏阻止。后任赵王加如意相。”“琐闼”,指朝廷。下联前句典指西汉·周亚夫,后句典指三国吴·周鲂,字子鱼,三国时吴国阳羡人。黄武年间官鄱阳太守,平写彭绮叛乱,又用密计打败魏国曹休的军队。“监田”,地名,以产玉著称。
纬武经文,细柳营中令肃;
风光霁月,爱莲池上名香。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西汉名将周亚夫,曾驻军细柳。下联典出宋·周敦颐,有《爱莲说》。
溪水长流,万派千支归一本;
榜山高挂,云龙凤虎兆鳌头。
——刘凤诰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本联采用江西省萍乡县上栗区周代宗祠联。联中“云龙”、“凤虎”均为当地山名。
武赠王公裔,裔固始分支淡水;
功颂傅保终,终卓渊源移芦山。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典用台湾省台北市周氏大宗祠联。全联典指本支周代的迁徙。上联“固始”,为今河南固始县;“谈水”,为旧县名,因谈水河得名,日本占据时改为台北。下联“芦山”,一在今山东省,一在今四川省。
顾曲有闲情,不碍破曹真事业;
饮醇原雅量,偏嫌生亮并英雄。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自三国吴·周瑜。
兴周八百年历代国祚,最长允称西伯;
赐姓亿万载千秋理学,创作首重敦颐。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新道拉什街南洋周家祠联。
呕心沥血干革命,殊勋盖世间,无法磨灭;
鞠躬尽瘁为人民,英名满天下,有口皆碑。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典用赞颂联
周姓起源之周姓典故趣事
周姓起源之桐叶封弟
“桐叶封弟”又可称作“剪叶”,出自于《吕氏春秋》这个典故与周公旦有关。
周公旦为周朝的开国功臣,他是周成王的叔叔,周成王即位时,年龄非常小,所以由周公代理朝政,周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干,为周王朝制定了一整套典章制度,把周朝治理得井井有条。
有一天,周成王的弟弟叔虞和成王在一起玩耍,周成王随手攀摘了一片梧桐树叶,送给了弟弟叔虞,随口道:“我把这作为信物,封赐给你!”叔虞接过树叶后,心里非常高兴,随后把这件事告诉给周公,周公认为天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件事如果是真的,那可非同小可了,于是前去询问周成王,周成王说他只不过是跟弟弟开玩笑罢了,周公听后严肃地说:“天子无戏言,出口成宪,而且史书记载,乐师歌颂,士人称道。哪能随便说说。”成王听周公言之有理,只好把叔虞封于唐,后来,叔虞的儿子把都迁到晋水的岸边,改唐为晋。
后来,人们用这个表示分封之意。唐代李峤《攀龙台牌》里引用了这个典故:“亦有御兰感梦,皇天之命伯倏,剪虽开封,上帝之名太叔。”
周姓起源之周瑜与赤壁之战
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实力大增。几年后挥师南下,曹操送信给孙权说:“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以张昭为首的众臣都丰张投降,只有鲁肃一人主张抵抗。当时周瑜奉命到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去了,鲁肃劝孙权将周瑜召回柴桑。周瑜回来后,对孙权说:“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耶!请为将军筹之: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今又盛寒,马无槁草;驱中国大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擒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数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孙权听了周瑜的话,非常激动为了表示抗曹的决心,拔刀斫破面前批阅奏章的几案说:“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曹操者,与此案同。”
这天夜晚,周瑜又单独去见孙权,分析当时军事形势:“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此开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北方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表众(荆州刘表军队)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瑜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愿将军勿虑!”第二天,孙权正式任命周瑜为左军都督、程普为右军都督,又任命鲁肃为赞军校尉。
刘备在樊口日夜盼望孙吴军队,看见了周瑜的船队,便派人进行慰劳。周瑜说:“我有军事任务在身,不能离开办公的船舱,倘若刘备能屈尊到我船上来,那就符合我的愿望了。”刘备于是独乘一只小船去见周瑜,见面后问:“战卒有几?”周瑜说:“三万人。”刘备说:“恨少。”周瑜说:“此自足用,豫州(刘备曾任豫州刺史)但观瑜破之。”刘备想喊鲁肃来见面。周瑜说:“鲁肃受军命也不得离开办公的船舱,你可另外单独去拜访。”
周瑜担任孙刘联军的统帅,时年三十四。当时刘备军队约2万人,周瑜军队3万人,孙刘联军共约5万人。周瑜的船队沿长江上游前进,与曹军相遇于赤壁(今湖北省嘉鱼县长江南岸)。当时曹军中已流行传染病,两军初次交锋,曹军不利,引退到长江北岸,周瑜军在长江南岸。部将黄盖建议说:“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周瑜采纳了这个建议,于是选冲锋战舰10艘,上载干燥的芦荻、枯干的柴草,又灌油其中,外面包上布幕,战舰尾部又系着轻快小船。在此之前,黄盖先致密信给曹操,假称投降。船队驶到长江中心,张举樯帆,依次前进。曹军将士都站在营外观看,指指点点,说这是黄盖投降的队伍。黄盖的船队离北岸约二水里,同时点火,当时虽是冬天,但碰上好天气,东南风急,风力猛,火势烈,火船如箭驶入曹营,曹军船舰全部被烧毁。大火蔓延到北岸陆地曹营,一下子,火焰满天,曹军人马烧死溺死不计其数。激战中,黄盖被流矢射中,天寒堕水,为吴军救起周瑜率领轻装精锐军队继续冲击,擂鼓如雷,曹军全线溃败。曹操带领残余军队从北岸华容道(今湖北省监利县西北)陆上撤退。天下大雨,地上泥泞,道路不通。曹操下令疲弱士兵负草填塞泥坑,骑兵才能通过。负草的疲弱士兵陷在泥泞中,被骑兵践踏,死的又很多。刘备的军队与周瑜的军队从水路、陆路奋勇追击,追曹军至南郡(今湖北省江陵)。曹军大溃败途中又疫病流行,二十几万大军死去一大半。曹操留下曹仁、徐晃守卫江北江陵,乐进守卫襄阳,自己带领残军北还许都。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一次著名战役。战后,孙权在江东与江西的政权更加巩固,刘备据有荆州大部分地区,以后又得到益州,曹操则占领了北方,从而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周姓起源之针灸神技
周汉卿,明初名医,松阳(浙江省县名,1958年并人遂昌县)人。他兼长内科外科,针灸尤其神奇。他用针灸治愈了许多疑难病症。华州(今陕西省华县)陈明远,眼瞎十年,周汉卿看了后说:“可针也。”于是翻开陈明远的眼皮,用针刮去眼睛上的云翳。陈明远的眼睛马上光亮一闪,能分辨出五种颜色。这种高超技术,已接近现代治疗白内障的手术水平。又如义乌(今浙江省义乌)陈化子,腹部有肿块,抚摸如瓦坛。周汉卿看了后,说:“此肠痈也(这是肠内化脓性肿块)。”便用大针烧红穿刺,刺人三寸多,脓随针进出,进出时还发出响声,马上治愈。
周姓起源之与酒
会饮酒,酒量不小,但十分节制。在外交场合,常以酒作为调节、活跃气氛的话题。无论是日内瓦会议,还是尼克松访华、访华……凡举行国宴,周总理都用茅台酒招待宾朋。
1971年,美国的基辛格奉尼克松之命秘密访华。他来到我国时,对中国的一种神秘感使他有点紧张。为了活跃情绪,在与他们握手时,极力寻找话题与他们寒暄。其间,与美国特工人员雷迪和麦克劳德开玩笑说:“你们可要小心哟,我们的茅台酒会醉人的。你们喝醉了,是不是回去要受处分呢?”与他们如同亲朋好友聊家常,这便使基辛格一行紧张拘束的心理很快消失了。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来华,周总理用贮藏了30多年的茅台酒招待贵宾。这纯净透明、醇香浓郁的茅台酒将尼克松迷住了。在和尼克松碰杯时他告诉尼克松说,在长征途中,一次他曾喝过25杯烈性茅台酒,若是在肚子里发起热来可不得了!尼克松在美国曾经读过斯诺写的《西行漫记》,其中讲到红军在长征途中,攻占茅台酒镇时,红军将领和战士们畅饮茅台酒的故事。在另一次宴会上,周总理向尼克松介绍茅台酒时说:“比伏特加好喝,饮之喉咙不痛也不上头……”尼克松心悦诚服,也赞扬茅台酒“能治百病”。
电视台工作人员拍下了周总理与尼克松满脸喜悦用茅台酒干杯的镜头,并向全世界播送,更使茅台酒伴随着这个历史性的“干杯”而名震世界。
周姓起源之罢宴
那是1958年7月,周总理到广东省新会县视察,风尘仆仆,日夜操劳,确实辛若。周总理的工作精神,历来为全党所钦佩。新会县委书记党向民同志看见周总理那样繁忙,那样不知疲倦地操劳,过意不去,在周总理离开新会的前夕,决定设宴送行。客人中除了周总理以外,还有他的两位随员,再就是我们三位记者。宴会,就在县委院内的一间小屋里。厨师,就是县委伙房的炊事员。名日酒宴,跟时下的美酒佳肴相比,只能算是瓜菜代。尽管这样,在吃喝将近结束时,周总理还是说话了。——他慢条斯理、语重心长地说:“党向民同志,你一月有多少收入,我清清楚楚。这样一顿饭,你请不起,还是让我出钱,算我请客吧!”周总理随即示意他的秘书,把300元人民币交给县委的司务长。党向民激动地站起来:“总理,这怎行?说好了是我请客的啊!”“什么你请客?还不是县委出钱?”
党向民热泪盈眶,坐在旁边的记者们对周总理的言行赞不绝口。
自掏腰包,这就是总理的罢宴方式。
周姓起源之不同人眼里的周总理
1.在1972年2月22日上午,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亲自为周总理脱大衣。
2.联合国前秘书长哈马啥尔德于1955年在北京会见过周总理后说过一句广为流传的话:“与相比,我们简直就是野蛮人。”
3.印度尼西亚前总统苏加诺说:“毛主席真幸运,有这样一位总理,我要是有这样一位总理就好了。”
4.建国前,和米高扬也说过:“你们在筹建政府方面不会有麻烦,因为你们有现成的一位总理,。你们到哪里去找这样好的总理呢?”
5.苏联前总理柯西金对毛主席说:“像这样的同志是无法战胜的,他是全世界最大的政治家。”末了,他又补了一句:“前天美国报纸上登的。”
6.苏联总理柯西金在会见日本创价协会会长池田大作时说:“请你转告周总理,周总理是绝顶聪明的人,只要他在世一天,我们是不会进攻的,也不可能进攻的。”
7.英国前外交大臣艾登对美国记者说:“你们早晚会知道,可不是平凡的人。”
8.苏联前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对西方记者说:“你们认为我是难以对付的话,那你们就等着与打交道吧。”
9.原政协副主席说:“许多党外人士说,我们是认识才认识共产党的,相信才相信共产党的。”
10.原国家主席说:“中国共产党因为有而增添了光辉,中国人民因为有而增强了自豪感。”
11.著名作家冰心老人说:“总理是十亿中国人民心目中的第一位完人。”
12.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中国如果没有就可能不会燃起革命之火;如果没有,就会烧成灰烬。”
13.同志于1984年瞻仰了江苏淮安纪念馆后题词:“全党楷模”。
14.于1974年在长沙对说:“对的任何攻击,必将遭到人民的坚决反对,”
15.文革中当红卫兵向提出批斗的要求时,说:“好吧,让我也去陪斗吧!”
16.文革中极左分子提出要批判时,又说:“周总理打倒了,哪谁来治理国家呢?根本办不到。反周民必反。”
17.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和蔡元培说:“先生的人格真是伟大!”
18.著名经济学家、人口学家、原北大校长马寅初说:“总理是最得民心的共产党员。”
19.、、、、、、说:“没有周总理,‘文化大革命’的后果不堪设想。”
20.更多的人说:是中国共产党的楷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中国共产党的一面旗帜、是中国人民心中的一座丰碑、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和传统的化身,密切联系群众的光辉典范、是人民的好总理、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周姓起源之周姓迁徙史
周姓最初发源于今陕西渭河平原地区。周初,大规模分封诸侯国,这些诸侯国广布于黄河中下游及江淮地区。周姓由西向东迁徙繁衍,与周王朝都城由陕西向河南东迁有着密切的关系。自平王东迁洛阳后,周氏得到了大举的繁衍,一度成为巨族。
周姓起源之战国秦汉时期的迁徙
周姓主要繁衍播迁于我国北方的广大地区,且以河南、陕西为两大中心。战国秦汉时期,秦灭六国时对各国贵族的迁徙,以及秦末战乱,为周姓的发展、扩散提供了条件。秦代的郡县制、汉代的郡国制,又使周姓有了形成郡望的机会。这一时期,周姓迁徙到今河南南部、江苏北部等地,并在当地形成望族,即汝南周氏、沛国周氏。
两汉时期 ,河南、山东一带,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地区。从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到隋朝大业五年(609年),600年间,河南人口约占全国人口五分之一。
周姓起源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迁徙
魏晋南北朝之时,因北方长年战乱,出现了第一次民族大迁徙,周姓族人也随从中原的士族大举南迁。两晋时期,汝南安成周氏周浚一门三封,此后出现了周浚。周颤,周嵩。周馥等著名人物。
周姓起源之隋唐至宋时期的迁徙
隋唐前后,周姓又有大规模发展,唐末五代连续几十年的军阀混乱,特别是北宋末年金兵南下与南宋末年蒙古兵南下,这几次大战逼使河南、山东一带的中原周姓大量南迁,主要迁往福建、浙江、广东。唐宋战乱,中原周姓南迁闽浙粤。
1、入闽
唐初,有周姓族人随陈元光入闽开基福建漳州。
唐朝末年,军阀混战,河南光州固始县周姓迁徙福建。唐僖宗中和年间(881-884),周德琰为河南汝宁府光州固始县县令,生三子,三子随父居固始县。唐昭宗乾宁四年(896年),六镇藩镇叛乱,周德琰次子周枢,与游、刘、翁、范等姓人闽,选择福建建瓯县(1913年建安、瓯方二县合并设置)的马伏为世居地,称为“马伏周家”。周枢随父宦居河南汝宁府光州固始县,昭宗乾宁四年人闽,居住马伏,为人闽之始祖。周枢的后裔周枯,于北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迁居福建崇安县的仙店,周枯为仙店支派的一世祖。
北宋末年,金兵攻陷汴京,宋高宗南渡长江,河南固始县周姓随宋南渡,迁至闽汀宁化(今福建省宁化县,古代宁化县属汀州),犹长于宁化。南宋末年元朝初年,这支由河南迁人福建宁化县的周姓,继续南迁入广东梅县。
北宋灭亡时,山东、河南一带的周姓,大批随宋高宗南渡长江,定居浙江。
周密祖籍山东济南,曾祖周秘,北宋末年任御史中丞,金兵攻陷汴京后,周秘跟随宋高宗南渡长江,迁居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南宋初年,北方士大夫流落江南者以此地为多,宋高宗允许他们占据寺院。曾祖周秘先后居湖州的铁观音寺、天圣寺。祖父周珌,青少年时也在湖州铁观音寺、天圣寺客居近20年。
这支周氏的祖先是河南人,流布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祥符,即今河南开封(宋代置祥符县,明代并开封县入祥符县,1913年又改祥符县为开封县)。祥符周氏十三世周靖,北宋末年在汴京中进士,为太学博士。建炎元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周靖护从宋高宗南渡长江,侨居浙江杭州,所以周靖为河南祥符周氏南徙浙江的始祖。第二阶段在诸暨。周靖由杭州迁居浙江诸暨县的紫岩山,村里名叫盛厚,在诸暨县城西北六十多华里处。第三阶段在绍兴,周靖七世孙周澳,号楮斋,担任元朝地方官府的掌管文书的官员,入赘山阴俞姓人家为馆甥(女婿),于是占籍山阴(秦置县名,唐代并置会稽、山阴二县,1912年二县合设绍兴县)。山阴(绍兴)之有周氏,实自楮斋公(周澳)始,周澳是周氏迁绍兴的始祖。绍兴十一年(1141年),周靖由杭州迁居诸暨县西北的紫岩山,以后他的子孙又分别迁居诸暨县的南门江、大五指、清平、丰江、溏头、新州、梅山;山阴县(今绍兴)的塘下、周桥、瓜田、张川、前梅;萧山的周家湖、来苏。浙江诸暨、萧山、绍兴一带的周氏,追根溯源,是北宋末、南宋初从河南开封一带南徙的。
2.入粤
北宋末年与南宋末年从中原南徙广东。
新会县桥亭房周氏,始祖周海门,原河南汴(汴京,开封)人,宋南渡后居广东南雄珠玑巷,后乃居新会桥亭。又,新会县沙富房周氏,一世祖周监,字天枯,原籍河南许州长葛县,遭元乱,千里间关,扈宋少帝至粤之冈州崖山。
广东新会县这二房周氏,原籍均在河南,分别是南宋初年随宋高宗南渡与南宋末年随宋少帝南徙的。
梅县周氏大始祖周仁德,原籍河南固始县,随宋高宗南渡,迁居福建宁化县。南宋末元初,其裔孙“由闽迁粤”,迁居广东长东县(今五华县,在广东东部,梅江上游),至七世祖周瑄,始迁梅县。周碹是梅县始迁祖,又是由闽迁粤的七世祖,所以至今广东梅县周姓称他为“始祖七位公”。
周姓起源之元明清时期的迁徙
元末明初,江西吉安府周姓移民湖南邵阳地区。石碑周氏初祖炳四公,兄世常,生江右(江西)吉安府泰和县,于元明间徙居湖南宝庆邵东之石碑。湖州周氏,一世祖周志亮,元末明初“奉旨屯垦湘潭,后卜居湘潭”。周志亮次子周肇翔,洪武年间“迁屯益阳”,于是“隶籍益阳”。清初江西移民湖南的第二次高潮中,湖南衡山始祖,是由江西永新县厚田迁来。
明清以来,周姓比较集中的省份是江苏、浙江、广东、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省。
移居台湾
周姓在台湾主要集中在台南、台北两地。
周姓大多是祖上由北方南迁福建和广东,再由福建、广东移居台湾的。
清康熙到乾隆年间,有泉州人周延群乘船东渡,入垦台北县石碇乡;泉州人周炎移居台北县景美镇开垦奠基。清嘉庆年间,富阳(今属浙江省)人周凯曾任台湾道台,后死于任上。
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朝战败,被迫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除赔偿日本巨额款项外,还把台湾省割让给日本。
日本在台湾省进行了50年的殖民统治,强迫当地居民接受奴化教育,改为日本姓。台湾周姓曾被迫改姓武冈、武光、吉田、吉本、吉冈等日本姓。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国民党台湾省政府明令废除日本姓。曾被迫改为日本姓的原周姓人士恢复周姓。台湾土著中曾使用日本秋野姓的这部分人,奉令废日本姓时,选用了汉姓周,使台湾周姓人数和分布范围上都有所扩大。
迁往海外
大陆周姓移居海外,始于鸦片战争以后的晚清时代;周姓旅居海外的地方,主要是中南半岛与南洋一带;海外周姓侨胞,主要来自大陆的福建、广东(包括现今的海南省)两省。海外周姓华人来自广东省的潮州、汕头地区的,占较大比例。
1.广东省揭阳县的伯劳浦乡周氏。明朝洪武初年,其始祖周朴叟,人称周伯,由福建省兴化府莆田县迁来广东揭阳县。他在埔上开荒,又引清泉上埔,人们于是将“埔”字去土添水,改为“浦”字,将“伯劳浦”作地名。伯劳浦乡往海外谋生的人较多。泰国首都曼谷有旅泰揭阳县伯劳浦家族会,此外还旅居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
2.福建周姓移居南洋。清末福建周姓之移居南洋,先后梯航南来,开拓新天地。其彰明较著的创始人有:周英美之开埠文德甲,周公南之经营巫罗加什,周公秀之垦殖麻坡浮林望,周卿昌、周卿安之贸迁于新加坡及马六甲,周孙品、周孙华之往来各地沟通侨信等。
周姓起源之近现代周姓分布
至1995年止,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中国家谱资料研究中心所藏周姓家谱共计59部,其中有10部以上的为江苏、浙江、湖南三省。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收录:1840年至1988年9月逝世的周姓名人188人,其中8人以上的省份依次为:浙江31人、江苏(包括上海)26人、湖南24人、湖北18人、安徽15人、四川12人、广东(包括海南)8人,其他省份则在6人以下。
据1993年11月19日《经济晚报》、1995年2月 13日《光明日报》载文统计,按占汉族总人口百分比多少计算,现代汉族的19个大姓,依次是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等。这19个大姓加起来约占现代汉族人口的55.6%。周姓居第九位。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人口学》1991年第3期载,周姓占汉族人口1%以上,这就是说,现代周姓人口不少于1300万。根据最新研究资料,周姓在中国大陆地区占第9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2.1%。在长江流域的省市中,周姓所占比例相对要高一些。
台湾土著、瑶、东乡、彝、布朗、白、蒙古、回、土家、保安、黎、壮、羌、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
周姓起源之周姓迁徙史
周姓起源之周姓家谱
广东省白云区钟落潭镇竹料片区乌溪村,此处是流溪河必经之地,是周姓家族所居地,隶属爱莲堂,存有族谱。
山东省沂源县侯家官庄村,周姓是最大的家族.本村是县城所在地--南麻镇最大的村.存有族谱。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高坪镇,是周姓家族发祥地之一,存有族谱。子孙发湖北、贵州、四川、云南等地。
广东省电白县斗文村,周姓占95%,家谱记录族人在宋朝时从福建省汀州府宁化县石碧乡南迁至广东电白县
周姓起源之周姓字辈排行
湖南益阳汾湖周氏字辈:“志肇宏昭列时旺玉堂轩国字必尚义言方定泽之“。
湖南益阳大泉周氏字辈:“贵文祖志一永兴万代天仁学宏宗益世守绍前贤继述声名显由来达孝全振起三以让令德庆悠绵”。
湖南湘潭周氏字辈:“顺良廉正纪德重胜临卿傅名敷万国允代振家声大启昌期远宏开福祚长诗书承世泽忠厚迪前光创业恩先哲守成在后贤谟猷贻奕叶科第庆绵聊”。
湖南益阳光齐堂字辈:“典雅思从维治学文学文高尚志习武建熏猷德立家之本名扬士以贤诗书庭有训忠厚世其傅”。更多资料详见参考资料
周姓起源之周姓族谱的谱序
1、非其本姓所写的谱序。
明初就一批著名文学家为江西吉水周氏家谱写序。如:解缙的《吉水桑园周氏族谱序》、杨荣的《周氏族谱序》(此谱为明初翰林院编修周叙重修)、金幼孜的《周氏族谱序》(此谱为明初大理寺少卿周彦奇、国子监博士周歧凤重修)。
清朝中叶,钱大昕撰的《周氏族谱序》,它介绍了明代上海周氏与清代嘉定周氏的源流。该序说:“周氏之先,自上海之周浦迁居嘉定,百余年来,本支蕃衍。”这段话,对于后人考察上海周氏与嘉定周氏,提供了重要线索。此序赞扬了上海嘉定周姓族谱:“今观周氏之谱,详其所当详,略其所当略,缺其所当缺,洵(xun,实在)可以为后嗣法。”
2、周姓人士写的谱序。
明初周是修写《周氏小谱序》。还提出了一个修谱原则,清代康熙十七年(1678年)刊行的浙江《山阴前梅周氏宗谱》卷一转载的明代正德元年(1506年)周用文撰的《涂山公谱自序》。
家谱和族谱
周姓人十分重视家谱和族谱,有修撰家谱的传统。
周朝建立后,专门设立了负责宗室世系、以及宗族事务管理的官员“小史”,建立了一套相当完善的官修谱制度。后来传世的《世本》和《大戴礼记》中的《帝系篇》,便是当时修撰的周先王的传衍情况,明显带有后来家谱的性质,因此被公认为是现存我国第一部姓氏学专著,可以看作是周姓人最早的家谱。
周姓人真正的家谱的出现应是在魏晋以后。魏晋时期,由于门阀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区分士庶,当时人对于谱牒十分重视,一时间,谱牒学提高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人们重视谱牒,纷纷撰写家谱。东晋时期,著名谱牒学家贾弼之编撰了《十八州百一十六郡谱》712卷,其中就包括了当时著名的汝南安成周氏谱、庐江舒城周氏谱以及义兴阳羡周氏谱。
周姓人为了更准确记载自己家族源流及发展历史、分衍情况,私撰族谱。由于时代久远,这一时期所修的周氏族谱已亡佚殆尽。
唐代,大一统的局面,更加有利于修撰谱牒。官方、私家修谱之风极为盛行,周姓人的家谱内容也进一步丰富。保存至今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谱》中,就有汝南安成周氏及其分支永安黄冈周氏两大著名周姓郡望的世系。
宋代以后,家谱的修撰越来越多,清朝以至民国以来,更是修谱成风。由于修撰时间距今较近,很多家谱都能保存下来,特别是明清以至民国所修家谱。有的家谱根据发展的需要,甚至一修再修。
在族谱中,对周姓人影响最大当是一些为族人所订立的宗规、宗训。一些周姓族谱,还标明了自己的堂名,通过这些堂名,可以看出本族独特的文化旨趣。堂号本是某些周姓支派用于标榜和区别的标志,大多数周姓堂号都是根据与周姓发展密切相关的地名、名称等来命名
周姓起源之周姓家谱文献目录
周姓字辈
益阳大泉周氏:
贵文祖志一,永兴万代天,仁学宏宗益,世守绍前贤,
继述声名显,由来达孝全,振起三以让,令德庆悠绵。
广东普邑周氏的字辈谱是:
开基宏远猷,笃庆光前悠,孝友承先德,萃宗衍范畴,
合家宜睦顺,守理重经修,奕世永绳武,千秋恒作裘。
广东潮阳泗水周氏字辈谱是:
多士敬宏毓,英资衍芳绪,勤修昭厚德,翊赞耀明良,
攸子崇伯钦,淑宪绍懿徽,植本宗永健,嗣典运开祥。
琼州周族辈序:
缵绪成德经世安邦家修朝献万奕其昌
广东潮阳泗水周族派语辈序:
多士敬宏毓 英资衍芳绪 勤修昭厚德 翊赞耀明良
攸子崇伯钦 淑宪绍懿徽 植本宗永健 嗣典运开祥
粤东普邑周族派语辈序:
开基宏远猷 笃庆光前悠 孝友承先德 萃宗衍范畴
合家宜睦顺 守理重经修 奕世永绳武 千秋恒作裘
湖南益阳大泉周族派语辈序
贵文祖志一永兴万代天仁学宏宗益世守绍前贤
继述声名显由来达孝全振起三以让令德庆悠绵
湖南益阳汾湖州周族派语辈序
志肇宏昭列时旺玉堂轩
国字必尚义言方定泽之
当代周姓人取名,较历史上复杂的取名方法已有了很大简化,特别是当今在中国大陆地区,周姓人在取名上,使用频率很高的字:
华、明、志、永、平、新、光、利、端、学、俊、龙、秋、菊、彩、家、少、天、胜、继、坤等。
周姓取名的时代性和政治色彩:
在1949年以前:英、秀、玉、珍、华、兰、桂、淑、文、明、芳、德、金、荣、清、素、云、风、宝、林等。
在1949-1966年间:
华、英、玉、明、秀、国、丽、建、芳、文、平、荣、珍、凤、春、金、桂、志、兰、德等。
在1966― 1976年文革期间:
红、华、军、文、英、明、丽、建、玉、春、小、国、艳、梅、平、芳、志、伟、海、秀等。
周姓男性与女性取名用字
女性名字偏重于使用含植物花草、色彩、香味、季节以及一些比较柔和素 静的字:
英、秀、玉、华、珍、兰、芳、丽、淑、桂、风、素、梅、美、玲、红、春、云、琴、惠等。
男性则偏重于显示阳刚之气:
明、国、文、华、德、建、志、永、林、成、军、平、福、荣、生、海、金、忠、伟、玉等。
周姓起源之周姓宗族特征
1.周姓以忠孝廉爱仁义为其主要特点,其自立堂号中多以此取名,如“清白”、“忠厚”等。
2.周姓之忠孝仁义也反映在其字行辈份中,如浙江一支为:“智仁圣义,中和道德,继体守义,传家以孝。”另有一支为:“孝友振家业,种德培祖恩,和睦致瑞祥,忠义永吉庆。”